专业生产棕刚玉,白刚玉,棕刚玉微粉,无尘金刚砂,玻璃喷砂磨料,喷砂除锈磨料等。
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是以习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审时度势作出的重大决策。2022年春节前夕,习五年来第三次到山西考察,亲切看望基层干部群众,进一步勉励山西在高水平质量的发展上不断取得新突破,充足表现了和党中央对老区人民的关心厚爱,对山西发展的格外的重视。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重要指示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扑下身子干、挺起脊梁扛,不断开创全方位推动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新局面。
创新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动力问题。在山西转型发展的探索中,习多次为我们指引方向。2017年6月,指出,山西要以创新驱动推动经济转型发展。2020年5月,要求山西在转型发展上率先蹚出一条新路来,强调要大力加强科学技术创新。2022年1月,强调要加快绿色低碳技术攻关,持续推动产业体系优化升级。的重要指示,切中问题要害,对山西克服短板、增强发展动力、挖掘发展的潜在能力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为山西转型发展指明了金光大道。
开展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是党中央赋予山西的一项重大任务。我们坚定扛起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重大使命,创新思路、先立后破、通篇谋划,夯实煤炭、煤电兜底保障基础,统筹抓好煤炭清洁低碳发展、多元化利用、综合储运这篇大文章,加快煤矿产能核增手续办理,积极布局矿井产能接续项目,大力推动煤电机组节能降碳改造、灵活性改造、供热改造“三改联动”,实施重点行业能效提升行动,积极有序发展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氢能等新能源,扎实推进抽水蓄能电站、干熄焦发电、汇集站等重点项目和特高压及外送通道电网工程,推动传统能源和新能源清洁能源优化组合,提升能源安全可靠供应能力。如今的山西,煤炭先进产能占比突破75%,新能源和可再次生产的能源装机占比达到34.3%。2021年,山西煤炭行业生产效率显著提升,原煤产量达到11.93亿吨,以长协价完成16省(区、市)4356万吨电煤保供任务,为国家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作出贡献。
科学技术创新是全面创新的核心。经过多年努力,山西科技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稳步提升,良好创新生态初步显现。坚持创新驱动、科教强省、人才强省,成功获批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推动建设15个山西智创城,10个项目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怀柔实验室山西基地正式获批,国家第三代半导体技术创新中心(山西)研发体系建设有序推进,科学技术创新为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经济高水平发展的重中之重是产业转型,创新是产业转型的第一动力。山西充分的发挥创新引领作用,以增强生存力发展力为方向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以加快集群化规模化为方向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2021年,山西规模以上工业中,装备制造业增长24.4%,高技术制造业增长34.2%,工业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增长19.5%,均明显快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速,国内首套快速掘进智能成套装备成功应用,信创、大数据、新能源汽车等产业不断壮大,转型发展形态趋势良好。
山西抢抓新发展格局带来的重塑性机遇,积极打造内陆地区对外开放新高地。图为太原重工轨道交通设备有限公司车间内,工人正在吊装出口到国外的高铁钢轮。 山西省委宣传部供图
实践证明,坚持以创新引领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是山西全方位推动高水平发展的根本出路。我们要树牢创新发展理念,培优创新生态,加快推进传统优势产业率先转型,实现内涵集约发展;推动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引领转型,实现集群规模发展;推动服务业提质转型,实现高端融合发展;推动农业特色转型,实现优质高效发展;推动三次产业同步创新转型,实现协同跨越发展,构建有效支撑转型的现代产业体系。
协调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习指出:“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的空间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正在成为承载发展要素的主要空间形式。”的重要论述提出了新形势下区域协调发展新思路,为推动山西优化区域布局指明了前进方向。按照全方位推动高水平质量的发展目标要求,山西明确了“三区三地”的发展定位,即建设成为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示范区、全国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先行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水平发展重要实验区、中部地区先进制造业基地、内陆地区对外开放新高地、国际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进一步发挥在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比较优势,强化在全国发展大局中的地位作用。
聚焦服从服务国家战略,结合省情实际,山西提出构建“一群两区三圈”城乡区域发展新布局。“一群”,即建设太原国家区域中心城市,带动山西中部其他四市协同发展,推动山西中部城市群高水平质量的发展。“两区”,即打造太忻一体化经济区和山西转型综改示范区南北引擎。立足融入京津冀的目标定位,推动太忻一体化经济区强势起步,推进区域基础设施相互连通、产业创新协作耦合、重点项目聚链成群,突出先进制造业定位,打造全国知名新材料产业集群。充分的发挥山西转型综改示范区的排头兵作用,建设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高地,开展先行先试,加速动能转换。“三圈”,即建设晋北、晋南、晋东南三个高质量城镇圈,依托各自区位优势,向内提升凝聚力,向外拓展影响力。
习指出,区域政策要增强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要全方面推进乡村振兴,提升新型城镇化建设质量。这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重要内容,也是推进共同富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方法。山西着眼解决发展不充分不平衡不协调的问题,加强对乡村振兴先行示范县、整体推进县、重点帮扶县分类指导,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建立脱贫人口收入监测机制,加快补齐脱贫人口收入水平整体偏低等短板,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方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增强县城产业和人口承载能力,发展各具特色的县域经济,建设一批中部和全国经济强县,逐步缩小城镇和乡村居民收入差距,提升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协调发展。
绿色发展注重的是解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山西是典型的生态脆弱省份,习每次到山西,都对生态文明建设作出重要指示。2017年6月,强调,要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开展生态环境保护。2020年5月,指出,要坚持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和修复,把加强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推进能源革命、推行绿色生产生活方式、推动经济转型发展统筹起来。2022年1月,强调,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不是别人让我们做,而是我们自己必须要做,但这不是轻轻松松就能实现的,等不得,也急不得;要敬畏历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态。勉励我们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开展生态环境保护,为山西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提供了根本遵循。
保护黄河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大计。山西地处黄河中游,是黄河流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水平质量的发展中肩负着重大历史使命。我们坚持以创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水平发展重要实验区为目标牵引,统筹推进流经县、流域区、全省域保护治理。流经县坚决守牢生态保护红线和资源利用上线,探索差异化、特色化发展模式。流域区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推动城镇、农业、生态等不同空间单元协调发展。全省域扎实推进“两山七河一流域”生态修复治理,带动湖泊、大泉和湿地生态保护修复,坚决守好“华北水塔”,筑牢京津冀绿色生态屏障。
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山西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积极成效。全省森林覆盖率达到23.57%,超过全国中等水准;优良天数比例创历史上最新的记录,重污染天数比例降至0.5%;坚持不懈治理水土流失,向黄河年输沙量大幅度减少,沿黄地区生态脆弱状况有效改善;年均向汾河引调黄河水4亿立方米,推动汾河谷地地下水位持续回升,晋祠泉水位距泉口仅剩1.56米;连续6年向永定河补水近10亿立方米,助力实现了1996年以来865公里河道首次全线通水入海;汾河等河流入黄水质全部达到Ⅳ类以上,沁河、丹河、滹沱河、清漳河等河流出境水质稳定保持Ⅱ类水平,南迁的西伯利亚大天鹅重现芮城圣天湖等地。
山西自觉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入实施“两山七河一流域”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森林覆盖率持续提高,生态文明建设取得很明显的成效。图为太行山逶迤绵延、层峦叠翠的美丽景色。 山西省委宣传部供图
进入新发展阶段,山西统筹能源安全保障和资源型地区绿色转型发展的任务更艰巨。要落实好国家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各项任务,有序实施碳达峰山西行动,加强能耗总量和强度“双控”管理,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加快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推动经济社会绿色转型。坚持以生态省建设试点为牵引,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坚决打好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和生态文明建设持久战,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渐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山西。
开放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历史上看,山西是“一带一路”大商圈的重要组成部分。2017年6月,习视察山西时就“用好我国交通发展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历史性机遇”提出要求。2021年7月,《中央 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高水平发展的意见》发布,7次提到山西,6次提到太原。前不久,《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发布,提出要加快建设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全国统一大市场。中央出台的一系列重大政策,彰显了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全面开放的决心,为山西更好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提供了重大机遇。
山西是中部六省之一,承担着推动制造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承接新兴起的产业布局和转移的重要使命;是沿黄九省之一,承担着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发展的重要责任;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朋友圈的一员,承担着成为京津冀向中西部地区辐射战略支撑带的重要任务。在相互连通的新时代,必须抢抓新发展格局带来的重塑性机遇,坚定不移践行开放发展理念,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走出去引进来,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加快融通开放步伐,打造内陆地区对外开放新高地,拓展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新空间。
积极融入国家发展布局。构建山西贯彻落实推动中部地区高水平发展的“1+N”政策框架,推动省际协作和交界地区协同发展,打造中部先进制造业基地,发挥特色优势,实现争先崛起。以太忻一体化经济区建设为牵引,抢抓政策机遇,强化顶层设计,实施雄忻高铁、太忻大道、滹沱河供水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工程,打造山西融入京津冀的重要走廊。主动对接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有重点地参与沿海城市港口建设,开通更多常态化铁水联运班列。
促进外贸外资稳定发展。培育壮大外贸主体,拓展跨境电子商务业务,扩大山西优势产品出口和关键装备及零部件进口。建设武宿综合保税区RCEP产业园,推进太原国家加工贸易产业园建设。精准对接“一带一路”,加强与沿线国家和地区主要口岸相互连通,开行9条中欧(中亚)班列常态化国际线路。深化与欧美日韩及东南亚经贸交往,建好晋非经贸合作区。高起点申建中国(山西)自由贸易试验区,高水平谋划建设太原临空经济区。
狠抓招才引智、招商引资。充分的发挥区位、资源、环境等比较优势,建设省校合作“12大基地”,在人才教育培训、引进、使用等方面开展深度战略合作。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动开发区实现“区内事、区内办”。让来晋投资兴业、创新创业的人,办事情有“靠制度不靠关系”的社会氛围,搞项目有“承诺制+标准地+全代办”的优质服务,做前期有“一枚印章管审批”的便捷便利,跑手续有“7×24小时不打烊”的政务服务超市,对未来有“新官理旧账”的稳定预期,让安商亲商富商、爱才敬才用才在三晋大地蔚然成风。
共享发展注重的是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全方位推动高水平发展的根本目的,是更好满足人民日渐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2017年6月,习视察山西时指出,我们党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都是为了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2020年5月,视察山西时指出,要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加快补齐这次疫情暴露出的公共卫生体系方面的短板弱项。2022年1月,在山西看望慰问受灾群众时指出,要统筹灾后恢复重建和乡村振兴;针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新形势,强调要提高防控的科学性、精准性,保障好人民生命安全和基本生活需要。殷殷嘱托饱含人民领袖深厚为民情怀,务实担当展现百年大党根本宗旨立场。
山西努力贯彻习指示要求,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确保民生投入只增不减、惠民力度只强不弱、惠民实事只多不少。大力推动“双减”政策落地落实,构建公平优质教育体系;以“五安联创”为抓手,努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山西;深入开展“用党史、践初心、兴老区”行动,快速推进革命老区高水平质量的发展。2021年,面对汾河流域有气象记录以来的最强秋汛,山西紧急转移安置16.34万人,修缮重建因灾受损农房57974户,打赢了防汛救灾和灾后重建这场硬仗。实践表明,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山西全方位推动高水平发展的根本目的;越是面临复杂困难局面,越是面对艰巨严峻挑战,越要紧紧依靠人民群众,站稳人民立场,走好群众路线,用心用情用力办好千家万户的事。
山西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调动各方力量推进乡村建设行动,让群众生活更上一层楼。图为山西省运城市在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中修筑的民生路致富路。 山西省委宣传部供图
坚决筑牢常态化疫情防控防线。牢记“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动态清零”总方针不动摇,落实“早、快、准”要求,实行科学化、精准化、人性化防控,努力用最小代价实现最大防控效果,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影响。
抓好基础性普惠性兜底性民生。扎实做好稳就业保就业工作,建设国家现代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示范区,加强全方位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多措并举拓展收入渠道,提高城镇和乡村居民收入水平。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快速推进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树立大卫生、大健康理念,推动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为人民群众提供更高品质的全生命周期卫生健康服务。稳步提高社会保险统筹层次,发挥商业保险机制作用,健全完善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提升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实施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专项行动,建强队伍、织密网格、筑牢阵地,推动资源、服务、管理下沉基层、做实基层。促进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与基层治理相结合,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作用,提高基本公共文化服务覆盖面和适用性,推进移风易俗、培育文明风尚。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机制,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建立完善监测预报预警联动机制,优化应急管理体系,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坚持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和专项治理相结合,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扫一扫加好友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