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生产棕刚玉,白刚玉,棕刚玉微粉,无尘金刚砂,玻璃喷砂磨料,喷砂除锈磨料等。
公民網紅河10月29日電 (蔡樹菁)清晨,在一片金燦燦的稻谷地裡,“農民院士”朱有勇認真地聽著一串數字。“……地塊二施華進農戶,折合畝產736.28公斤﹔地塊三……”在雲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開遠市中和營鎮,有著朱有勇院士顾虑的530.8畝旱地水稻種植演示區。
“我在這裡定的預期目標是畝產500公斤,現在的豐收超出了我的預期。”聽到中和營鎮旱地水稻種植演示區本年均匀畝產達661.81公斤,朱有勇院士頻頻點頭,他還當起了推介官,向在場所有人骄傲地介紹:“產的都是優質稻,不但產量高,口感也非常好,煮飯的時候滿屋子飄香。”
對於中和營鎮來說,旱地水稻的豐收是一個好的開始。因雲南多山少田的天然地勢约束,過去30年間,中和營鎮都沒種過水稻,當地乡民要吃米隻能到市場上去購買。
本年春耕時節,朱有勇為當地帶來了他和團隊研發的新技術——水稻“上山”。這一水稻旱地種植技術,首要霸占了旱地水稻分蘖和旱地除草的兩大難點,水稻隻能種在水裡的命題被破解,也解決了山區農民的口糧問題。
在中和營的演示區,還有一個獨特之處。這片土地上推廣的是“煙糧協同”形式,即通過煙后種糧、煙糧輪作,在保証農民經濟收入的同時,又帶動糧食作物的生產。
“旱地裡種水稻?”乡民趙海燕當初心裡直打鼓,抱著試試看的心態,她把家裡4分地步也參與此次種植。“沒想到收成這麼好。”趙海燕一大早就趕著來演示區幫著收割稻谷,“首要也想見見讓我們能吃上自己種的米的院士。”她質朴地笑著,“下一年我要種30畝!”
11時許,晨霧散去,陽光洒在沉甸甸的稻谷上,金色在六合間延伸開來。“下一年我來教你們種,種子、化肥我們供给,種出來的糧食都歸你們!你們想不想栽?”朱有勇大聲問。
公民日報社概況關於公民網報社招聘招聘英才廣告服務协作加盟供稿服務數據服務網站聲明網站律師信息保護聯系我們
扫一扫加好友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