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生产棕刚玉,白刚玉,棕刚玉微粉,无尘金刚砂,玻璃喷砂磨料,喷砂除锈磨料等。
(记者 顾园园 仲文路 颜靖尧 朱婉菁 见习记者 丁 遥)一粒良种、一棵壮苗、一棵丰稻、一粒好米……不能离开一方好田。
秋天已至,暑气渐敛。此时的泗洪乡间,一棵棵翠绿的水稻正奋力向上,拔节生长。
“我们石集人祖祖辈辈种水稻,仰仗的就是这里的好土、好水、好气候。”8月21日,在泗洪县石集乡的庆阳家庭农场里,农场主刘永梅说。
距离庆阳家庭农场不远处就是稻米文化馆。记者通过调查了解到,石集乡是泗洪县最有代表性的水稻种植重点区域,这里临近洪泽湖,土壤多属黄淮冲淤形成的沙、淤两合土,土层深厚、通透性良好,土壤有机质含量高,有利于水稻生长。
今年53岁的刘永梅和土地打了一辈子交道,她的生活早已与脚下的土地紧密相连。“自小,我就跟随父母在田间玩耍、捡拾稻穗。如今,我也成为农民,但并不像父辈那样只耕种家里的‘一亩三分田’,而是承包了3000多亩地。”刘永梅说。
饱满的稻穗离不开肥沃的土地,也离不开高效的田间管理。“收完水稻之后,我会在田间播种紫云英。”刘永梅说。紫云英富有丰富的氮、磷、钾及有机质,翻耕后进入土壤会转变成有机肥,改良土壤性状,有利于水稻根系的生长和稻米品质的提升。
位于石集乡的江苏省泗洪现代农业产业园水稻种植总面积达7万亩,已形成集良种繁育、科学种植、订单生产、精深加工、品牌营销、农旅融合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在这里,传统农耕劳作模式已经逐渐被现代数字化农业管理模式所取代。“我们建设了农田智慧管控系统,实现泵站、渠道、田间灌溉的远程闸门自动控制集中化和水情实时监测可视化,将农业高效节水技术应用到实际生产中,避免了跑水、漏水,让秧苗都能‘喝’饱。”江苏省泗洪现代农业产业园工作人员谢静说,“我们还建立了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平台,将‘智慧’赋能于农业生产的多个环节。”
好土好水,滋养万民。土地是极为珍贵的自然资源,在用好土地的同时,泗洪县高标准做好土地保护工作。“近年来,泗洪县大力推广水稻机插秧、有机肥替代化肥、绿色防控、绿色种养循环等新技术和新模式,强化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切实保障泗洪大米良好的种植环境。为了能够更好的保证泗洪大米质量,我们还不断健全泗洪大米生产质量安全监督管理体系,加强泗洪大米生产环境监视测定,加大对种子、农药、肥料等投入品的监督管理力度,扩大抽检覆盖面,从源头控制产品的质量。”泗洪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张程说。
发展智慧农业,除了依靠先进的技术、智能设备,还要专业的智慧农业团队。2020年10月,张洪程院士创新试验基地落户江苏省泗洪现代农业产业园。
“我们依托张洪程院士创新试验基地探索‘无人化’栽培技术,从育秧、整地等环节入手,降低人力成本,提高作业质量,争取让农民当上‘甩手掌柜’。”谢静说。推广运用新装备、新理念、新技术,不仅带动当地粮食产业实现提质增效,而且为泗洪县农业高水平发展插上了“科技翅膀”。
在江苏省泗洪现代农业产业园附近的泗洪县稻麦新品种测试展示基地里,一棵棵水稻正蓄力成长。
“最近最近一段时间,我们每天清晨就和工人们一起拔草,还要经常查看水稻生长和病虫害发生情况,一刻也闲不得。”泗洪县农业农村局种植业管理科工作人员孙秉刚说,有近30个新老品种的稻种在泗洪县稻麦新品种测试展示基地里来测试、展示,它们的生长过程需要实时记录下来。
一方水土种“四方”好米。“泗洪县地处淮河流域,不仅有以淮河、古运河和洪泽湖包围的独特‘小气候’,而且雨热同期、四季分明,最适合种植中熟中粳稻种。”见证了泗洪县种业30多年发展的孙秉刚说,泗洪县有着独特的气候、水土和文化,对中高端优质水稻品种有较好兼容性,比如“泗稻301”“津粳优2186”等。虽然它们不是中熟中粳稻种,但是从目前的测试结果来看,都有着不俗表现,有望在泗洪县“落地生根”。
泗洪大米凝聚着现代科技的智慧,承载着悠久的稻作文化。“泗洪大米可以溯源到8000多年前……”江苏苏北粮油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赵亚说,40余年来,他看到许多土生土长的泗洪县农民从“土里刨食”向“地里淘金”转变,他的公司也从一家普通的粮食加工厂发展成为一家集水稻良种繁育、稻米精深加工、电子商务销售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粮油企业,具备年加工15万吨大米、生产3万吨稻米油的能力。
泗洪大米的发展让人惊喜不已:2010年,农业部(今农业农村部)批准对“泗洪大米”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2019年,“泗洪大米”获批地理标志集体商标;2024年,“泗洪大米”入选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公布的第一批《中国农耕农品记忆索引名录》;泗洪县已获得稻米类“二品一标”有效认证89个,其中有机食品稻米类认证4个、绿色食品稻米类认证85个。
千百年来,泗洪人以对一方好田的挚爱,带着造福乡土的情感,不断种下禾苗、种下希望、种下梦想。如今,泗洪人在推动“中国好粮油”品牌向新、向上发展中持续迸发力量。
扫一扫加好友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