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生产棕刚玉,白刚玉,棕刚玉微粉,无尘金刚砂,玻璃喷砂磨料,喷砂除锈磨料等。
10月16日是第44个国际粮食日。15日,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成都分中心与四川德昌县人民政府在麻栗镇光芒村粮经复合产业园举行“粮安全国 共建彝乡生态大米基地”活动。经过测产,新种类粳稻软米种类“螺髻香2号”,亩产到达566.05公斤,为高海拔区域水稻探究出一条新途径。
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麻栗镇阿月村超级杂交稻攻关基地,均匀亩产到达了1251.5公斤,改写了超级稻单季产量国际纪录。
“566.05公斤对高海拔水稻栽培来说,是十分可观的,能够说超乎了意料。”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成都分中心常务副主任彭甦在承受红星新闻记者采访时表明。
10月15日,德昌县麻栗镇光芒村的稻穗迎来丰盈时间。放眼望去,在光芒村海拔1700米的一片半山腰上,层层叠叠的稻田错落有致,犹如一块块天然调色板,美不胜收。
据麻栗镇党委副书记吴少超介绍,这是2022年的旱改水高标准农田建造项目,经过高标准农田建造,有用改进了农业生产环境,提高了土壤质量和水资源使用功率,有用推进农业向高质量、高效益、可继续发展方向改变。
测产现场,数台水稻收割机在田间来回络绎,将沉甸甸的稻穗揽入“怀中”。面积丈量、称重、水分测定……经过约一个小时的测产,现场工作人员宣告:“粳稻软米种类‘螺髻香2号’,测产到达亩产566.05公斤”。
“566.05公斤对高海拔水稻栽培来说,是十分可观的,能够说超乎了意料。”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成都分中心常务副主任彭甦说。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在粮食栽培中选用好的种子并进行科学、合理的栽培方法显得很重要。
据了解,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成都分中心早在2018年开端,就在德昌展开一系列水稻科研工作,在国家杂交水稻成都分中心的科学选种和精心指导下,取得了注目的成果:2022年,德昌县麻栗镇阿月村超级杂交稻单季亩产1200公斤高产攻关基地,均匀亩产到达了1132.22公斤,发明了四川省水稻单产的最高纪录;2023年,在同一片土地上,测产检验数据为1251.5公斤,改写超级稻单季产量国际纪录。
红星新闻采访了解到,本年,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成都分中心的研制重心现已从寻求单位产量(亩产粮食)转移到寻求单位产量(亩产经济价值),在光芒村粮经复合产业园,初次实验栽培适合高海拔栽培的粳稻“螺髻香2号”种类。
“‘螺髻香2号’种类具有米饭绵软、香味浓郁的质量,价格估计每公斤10元至20元,将添加当地农户的种粮收入。”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成都分中心专家匡应龙介绍。
“‘螺髻香2号’测产成果566.05公斤的亩产十分可喜,增强了高海拔区域旱地栽培水稻农户的决心。”德昌县人民政府分担农业副县长牟宗合说,下一步,将把该种类作为引种演示在全县习惯规模推行,跟着优良种类的不断推行和栽培,将进一步提高大众种粮的积极性。
“咱们栽培水稻一般是3月下旬开端育秧,4月下旬移栽,到9月底收割,大约5—6个月。”麻栗镇阿月村乡民蒋固英介绍说。
德昌县坐落安定河谷,光热条件好,昼夜温差大,水质好,适合水稻有机物质堆集,水稻栽培周期大约为176天。因为育秧占用的土地很少,从水稻收割到移栽,农田有6—7个月能够使用。
现在,德昌县经过麻栗香稻现代农业园区的探究演示,深挖种粮潜力,推行“粮经轮作”“粮油轮作”的栽培形式,其间“水稻+草莓”“水稻+大蒜”“水稻+中药材”轮作形式,成为农人致富增收的新路子。
德昌香稻有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是我国六大香米产地之一,有“米中味精”之称。据当地乡民介绍,栽培一亩德昌本乡品牌香稻,轮作草莓,年收入可达30000元。
“接下来,咱们还将积极探究‘稻渔共生形式’,经过‘水稻+水产’形式,继续不断的添加种粮的附加收入,让水稻单季亩产量达10000元。”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成都分中心常务副主任彭甦介绍。
据了解,该园区还大力开发农旅交融演示项目,规划特征稻田景象,打造网红打卡地,到达以旅兴农、以农促旅的作用,仅2023年稻花怒放至稻谷归仓期间,就招引游客60000余人次,乡民也吃上了“旅行饭”。
扫一扫加好友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