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生产棕刚玉,白刚玉,棕刚玉微粉,无尘金刚砂,玻璃喷砂磨料,喷砂除锈磨料等。
在党的二十大“党代表通道”上,植物病理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云南农业大学名誉校长朱有勇带来了一项农业技术新成果:“水稻上山”。
他说:“我住在蒿枝坝村,脱贫摘帽以后,农民的口粮从粗粮换成了大米。但是我们村没有水田,只有旱地。针对这样的一个问题,我们成功地研发了水稻旱地种植的新技术,实现了水稻上山旱地种植,解决了口粮生产的难题。今年云南推广了50万亩,蒿枝坝村推广了405亩,最高亩产788公斤,最低634公斤,总产28万公斤。蒿枝坝村277人,人均产量超过了1000公斤,饭碗牢牢地端在了我们自己的手中。”
水稻上山”实际上的意思就是水稻旱作技术,简单地讲就是让以前因为缺水不具备种植普通水稻的一些山地、高原、旱地能够种上水稻。但是在旱地里种植水稻不是说不用水,只是不用灌成水田,而且有适种的区域,不是所有的旱地都能推广。
,这意味着在云南和贵州使用该技术没问题,但在干旱半干旱,降雨量只有400到500毫米的地区就做不成。”“水稻上山”只是对水稻旱作技术这个农业技术一个生动形象的形容。
很多网友提到,普通平原水田都达不到的产量,上山的水稻亩产能够达到788公斤?
,是在科学种植管理的情况下达到的。实际种植中,缺乏科学的管理上的水准,是很难达到这样的一个水准。如果一位普通的农户种出了每亩400公斤,便说示范田最高亩产788公斤是假的,逻辑上就说不过去了。还有一些网友将过去经验拿出来批驳已经进步的种植技术,将水稻旱作技术等同于上世纪70年代产量很低的旱稻,更说不通了。
网上流传一些在山体上修建梯田的图片、视频,把“水稻上山”与“毁林造田”、高标准农田建设相关联。经核实,这些多为张冠李戴、移花接木。
@老杨怎么看 表示,在这些图片、视频中,有些已经被证实是2018年云南昭通的土地整治项目,还有些片段被网友证实来源于叫@云南老拽的抖音号。但@云南老拽本人却跟这件事没有一点关系,原本是他承包拿来种树的地,
这些自媒体的行为,让网友误以为那些就是水稻上山的真实场景,完全不顾时间、地点、场景的真实性,给造谣传谣提供了虚假证据。
对此,全国农技中心、耕地质量中心负责这个的人说,网传的“水稻上山”,是通过品种改良和栽培方法改进,将部分杂交水稻品种引到山坡地上种植。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解决14亿人的吃饭问题,首先要坚决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近些年,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严格保护耕地的制度措施,但一些地方仍然出现违规利用耕地搞“非农化”、“非粮化”行为,比如绿化造林、挖湖造景、挖塘养鱼、种植苗木草皮等,
。但在整改过程中,要区分情况、分类处置,不能简单化、“一刀切”。要尊重自然规律,尊重作物生长规律,严禁不顾果树处于盛果期、林木处于成林期、鱼塘处于收获季等客观实际,强行拔苗砍树,填坑平塘。要合理把握耕地恢复节奏,留足留够过渡期,给农户和经营主体合理准备时间。
有网友质疑在丘陵山区搞高标准农田建设破坏生态,费钱费力还不讨好。那么,真实的情况如何呢?
全国农技中心、耕地质量中心负责这个的人说, 在丘陵山区对合乎条件的耕地建设高标准农田,是由现实国情农情决定的。国土“三调”显示,
。在现阶段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这些地不仅要种,还必须要种好,就一定要通过把斜坡耕地改造成水平梯田,配套水利设施等措施,提高这些耕地的产能。国家对在坡耕地上建设高标准农田有明确的标准和规定,
比如,要最大限度地考虑地质地貌、水资源、气象条件等,不同条件有不同的建设要求和标准,像雨水多的地方要采取建护坡、田坎等农田保护措施,避免产生塌方和泥石流。建设选址要合理,禁止在25°以上坡地、生态红线区域内建设高标准农田,特别是不得借高标准农田建设之名,在不具备条件的地方垦山、开荒。
扫一扫加好友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