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生产棕刚玉,白刚玉,棕刚玉微粉,无尘金刚砂,玻璃喷砂磨料,喷砂除锈磨料等。
原标题:2019年中国新材料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前途分析 部分领域已达到国家先进水平
日前,中央、国务院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推动新材料等发展壮大为新支柱产业;安徽、江西等省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着力推动新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辽宁、天津、厦门、贵阳等省市也相继出台鼓励创新发展新材料产业的政策。
政策的春风吹暖全国各地,新材料重点项目不断签约和落户政府园区的消息也是不断传出。有计划总投资100亿元的5G通信新材料和智能设备制造基地项目落户晋江,也有计划总投资115亿元的中国航天瑞华泰高分子新材料项目正式落户嘉兴港区,还有预计全部投产后产值将超30亿元的13子新材料产业企业集体签约入驻衡山。
新材料产业是战略性、基础性产业,也是高技术竞争的关键领域。2019年,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下,我国新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势头良好,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新材料产业涉及多个工业领域,商品市场前景广阔,是全球最重要、发展最快的高技术产业领域之一。新材料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分析,我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新兴经济体,新材料产业正处于强劲发展阶段,市场空间广阔。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新材料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统计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新材料产业总产值仅仅为0.6万亿元,截止至2017年我国新材料产业总产值增长至2.6万亿元。新材料“十三五”规划和中国制造2025等政策将继续推动新材料产业保持快速的发展的新趋势,十三五”期间我国新材料产业将稳步增长,年均增速保持在25%左右,预计到2020年,我国新材料产业总产值将超过6万亿元。
据相关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新材料产业市场规模达到3.1万亿元。预计2019年我国新材料产业市场规模将达到4.48万亿元,未来五年(2019-2023)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18.15%,2023年我国新材料产业市场规模将达到8.73万亿元。
新材料产品的研发具有投入大、周期长、产业风险放大的特点,没有长时间的持续投入,很难开发出稳定的产品。我国新材料企业涉及金属新材料、复合新材料、化工新材料、信息新材料、纤维新材料等,多为中小型企业,年产值多在1亿元以下,多为初创型或发展期企业,现金流压力较大。
新材料行业属于知识密集型、技术密集型、资金密集型新兴起的产业。新材料行业不靠大规模生产来提高竞争力,而靠独特优良性能取胜,与新技术、新技术紧密关联,往往在极端条件制备形成,需要各学科与技术之间的相互交叉。我国新材料企业科学技术创新能力不强,跟踪仿制多,缺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及技术,在高端产品领域缺乏竞争力。
新材料产业对环境的破坏也很常见,急需解决。例如稀土材料的开采和冶炼对环境的破坏程度已经严重制约行业的发展。一些为解决环境污染问题而开发的新材料在生产的全部过程中也会对环境有极大的破坏。随着我们国家环保督查压力的增强,公司制作受到较大影响,而中小企业在环保投入上缺乏资金支持。
目前,我国部分新材料领域的产业体系不够合理,新材料产业投资支持的是一些“点”,尚未形成以点带线、以线带面的联动效应。国家更愿意把扶持资金投入到国有企业和科研院所,对非公有制企业虽然从政策上鼓励参与竞争,但从操作层面上看,非公有制企业进入国家大型项目壁垒重重。此外,作为发展主体的新材料企业普遍规模较小,产业高质量发展缺乏统筹规划,投资分散,成果转化率低,产业链不够完整。有些行业的新材料企业大多集中在中下游环节,产业配套能力不强。
2019年1月9日,《新材料技术成熟度等级划分及定义》国家标准正式对外发布,将于2019年7月1日正式实施。国家标准最大限度地考虑了实验室研发到工业化各个阶段真实的情况,将技术成熟度分为实验室、工程化和产业化三个阶段的九个等级。此次国家标准实施为政府制定政策、企业投资新材料领域提供相关依据,标准发布有望加快我国新材料发展。
截至2017年底,国家新材料生产应用示范平台、测试评价平台、资源共享平台等3类平台建设方案已正式印发并启动建设;有关部门已完成核能材料、航空材料、航空发动机材料、新能源汽车材料、先进海工与高技术船舶材料和集成电路材料等6个生产应用示范平台,1个测试评价平台主中心,钢铁新材料、电子新材料、先进无机非金属材料、稀土新材料等4个行业中心和浙江、湖南、四川3个区域中心和1个新材料产业资源共享平台共15个重点平台的招投标,重点平台建设正在稳步推进。
在部分先进基础材料、关键战略材料、前沿新材料等领域,我国实现了与国际领先水平“并跑”甚至“领跑”。例如,在关键战略材料方面,中芯国际前七大耗材中六类材料实现国产采购;南山集团铝合金厚板通过波音公司认证并签订供货合同;中船重工兆瓦级稀土永磁电机体积比传统电机减少50%、重量减轻40%;世界首座具有第四代核电特征的高温气冷堆核电站关键装备材料国产化率超过85%;液态金属在3D打印、柔性智能机器、血管机器人等领域实现初步应用等。
除了市场需求的增长以外,高素质人才的培养也是推动产业的发展的重要的条件之一。《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提到在2015年新材料产业人才总量为600万人,预计到2020年人才总量为900万人,人才缺口为300万人,到2025年,人才总量为1000万人,人才缺口为400万人。但三部委在《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中明确,要引导高校招生计划向本科电子信息类、机械类、材料类、海洋工程类、生物工程类、航空航天类和高职装备制造大类、电子信息大类、生物与化工大类、能源动力与材料大类中对应制造业十大重点领域的相关专业倾斜。同时注重专业设置前瞻性,主动适应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新材料发展需求,增设前沿和紧缺学科专业,强化行业特色学科专业建设。在教育部门的引导下,高校必定会着力培养大批的高素质新材料产业人才,来支持新材料产业的发展。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
扫一扫加好友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