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生产棕刚玉,白刚玉,棕刚玉微粉,无尘金刚砂,玻璃喷砂磨料,喷砂除锈磨料等。
近年来,上海市住房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深入贯彻落实“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积极探索建筑施工安全生产风险管理新机制、新途径,通过一系列强监管、重预防、优服务的举措,努力答好建筑施工领域安全管理“新考卷”。
2020年,上海市住房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等3部门联合印发《上海市建设工程安全生产责任保险实施意见》,在上海市建设工程领域创新推出安全生产责任保险(以下简称“安责险”)。经过四年多的实践,上海聚焦工地安全、风险防控、服务行业、科技赋能四个着力点,不断推动安责险迭代升级。
建筑施工安全生产作为传统高危行业历来非常关注,建筑施工工地生产条件复杂多变,深基坑、高支模等危大工程风险因素多。为强化安全管理,保障一线建设者的生命安全,上海市住房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开拓思路、巧解难题,推出建设领域“保险+服务+科技”新模式——以“保险”为保障,赔偿相应的损失、缓解矛盾,实现风险兜底;以“服务”为抓手,排查隐患、督促整改,实现风险减量;以“科技”为引领,系统管理、数据共享,实现效率提升。
新模式注重服务前置和科技赋能,通过整合保险机构、事故预防服务机构、工程监督机构、投保企业等管理力量,开发统一的上海市建设工程安责险管理信息平台,为企业客户提供承保、理赔、事故预防、培训等专业化、集约化服务,推动保险由简单的“事后赔付”向“事前排查、事中预警、事后赔付”全流程服务转变,从风险等量补偿向风险减量管理升级。
新模式促进形成“政府引导、险企运作、平台调度、专家参与”的多主体合作齐抓共管安全生产的新格局,充足表现“多元化共治、市场化运作、社会化服务”的新理念,有效凝聚了建筑施工风险闭环管理合力,加速推进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
2024年,在深入开展行业调研的基础上,上海市住房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直面现实问题,开展“一带一帽”专项整治行动。上海同济工程项目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晓睿介绍说:“专项整治行动首次让TIS机构直接参与行业治理行动,投保项目部也对TIS机构的工作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促进了投保项目部对TIS机构工作的配合。”截至目前,该行动共整治“一带一帽”隐患13431个,整改闭合12581个,整改率93.67%,有效遏制有关事故多发频发势头,确保全市建筑施工领域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向好。
“安责险的价值不仅在于发生意外事故后的赔偿,更重要的是开展事故预防服务,实现风险减量、事故减量。突出事故预防是安责险的一大特色。”上海防灾救灾研究所书记李群峰说。目前,上海市形成了保险公司、专业方面技术机构、参保企业多方参与的事故预防服务体系。通过为参保公司可以提供风险评估、隐患排查等事故预防服务,为企业组织安全风险隐患整改提供参考依据。
2024年11月22日,上海渡舟建设工程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在对项目进行隐患排查时,发现开挖深基坑内临时边坡最近0.5米处有一个100吨水泥罐,水泥罐高11米,直径3米,已向基坑内侧倾斜。经判定为一级隐患,公司要求实施工程单位及时整改,有效地避免了严重安全事故造成的安责险理赔风险。
中国太平洋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在黄浦区广场社区001-04地块、007-01地块项目上,发现电梯井防护未定型化,防护高度不足;地下室夹层临边防护缺失。要求施工方对于TIS发现的问题积极进行整改,避免了安全事故的发生。
据介绍,为推动隐患排查服务,上海市还先后组织行业专家制定事故预防技术服务大纲,统一施工现场隐患排查标准,体现了排查工作的专业化;采用“全面查、实时查、现场查、整改查”等方式,开展中小微企业安全普查、大规模的公司专项检查,实现排查服务的多元化、及时化。此外,通过“线上派单、线下服务”方式,由技术服务机构安排专家为投保企业组织隐患排查服务,通过信息系统对排查服务进行全程跟踪,对排查结果、排查报告进行严格审核,对排查中发现的安全风险隐患要求企业立即进行针对性整改,进行一定的整改复查,实现“发现隐患、消除隐患”的闭环管理。
据上海市建设工程安责险管理信息平台统计,2024年,各事故预防技术服务机构共提供技术服务次数30503次,发现安全风险隐患160955件。其中,一级隐患808件,均已完成闭环整改,初步估算挽回直接经济损失约8亿元。
除了常规的事故预防服务体系外,上海市住房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不停地改进革新服务,会同保险公司不断丰富承保内容、完善理赔管理,企业减负成效初显。针对投资金额10亿元以上的大型工程,项目规模系数采取下浮。将安全生产责任保险收费标准考核结果与保费系数联动,给予保费折扣。同时,在原有保障基础上增设从业人员猝死赔偿责任。经过一年的运行,已为施工公司减少约1亿元的保费负担。遵循快赔、预赔、流程简化三项理赔机制,确保建筑施工公司在面临生产安全事故时,能获得及时、有效的经济赔偿,从而减轻企业的经营风险以及从业人员的经济负担,进一步保障企业的稳定发展。
同时,聚焦透明理赔,精准追溯风险本源。上海市建设工程安责险管理信息平台与行业各保司均已建立理赔核心系统的理赔数据对接关系,实时将案件出险日期、案件经过、估损金额、案件进展、赔付金额、赔付日期等关键字段进行传输,主管部门、保司、投保企业根据各自权限统计查询相关信息,行业内部以月报的形式公布各保司的赔付数据,总体理赔服务情况一目了然,实现透明化管理。保险行业透过理赔数据分析,追溯行业风险源头,配合事故预防服务机构,提供专业、针对性的风险评估、隐患排查以及丰富的事故预防服务手段,大大降低企业事故发生率,提升建筑施工公司的安全管理上的水准,有效保障一线建设者的生命安全。
上海市住房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高度关注建设者的身心健康,通过剖析建筑工人面临的健康问题以及当前预防的方法的实施现状,探索构建一套适用于安责险框架下的工人健康增值服务体系,该体系不仅着眼于解决工人的身体健康问题本身,更致力于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实现安全生产、企业管理的全面升级,彰显“人民城市为人民”的城市建设理念。
瞄准工程安全监管领域痛点、难点,上海市住房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聚焦智能技术,提升优化建筑施工保险风控服务,迭代升级建筑施工工地数字化监管平台。
此前,中国太平洋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在黄浦区广场社区001-04地块007-01地块上运用VR为项目人员提供了沉浸式体验,通过模拟各种危险场景,让使用者仿佛亲身经历,有效提升员工对危险的认知。
同时,该公司借助科技引领为安全助能。利用AI智能科技进行自动“识别隐患、预判风险”,及时排除隐患,避免隐患风险升级造成事故。使用AI“天穹系统”自动进行预警报警识别,通过该系统累计排查隐患339个,其中,一级隐患1条,二级隐患145条。三级隐惠193条,隐患整改率100%。
此外,上海市住房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还选取施工现场,实地开展“智慧工地零号试验室”课题研究,对全市已成熟覆盖的场景在管理有效、技术稳定、成本合理等方面做多维度总结提炼,制定出完善的场景评价流程,再经过科技厂商新场景申请-试验室管理、测评机制初步建立-成熟场景试跑等阶段,形成《上海市智慧工地场景试验室建设管理办法(试行)》《上海市智慧工地场景试验室建设细则(试行)》,为智慧工地场景验证提供了可落地可复制的文件依据。
上海市住房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副主任裴晓表示,安责险是在工程建设领域推进社会综合治理的重要实践和有益探索,总结已有成功经验,研究推出安责险升级版,通过建立社会治理和政府监管的沟通平台,促进社会治理和社会监管能力的有效融合,逐步推动上海建筑施工领域安全生产工作高效有序稳步发展。
装配式双面墙板叠合剪力墙结构是一种采用双面墙板的叠合混凝土剪力墙结构。双面墙板是两侧为预制墙板、中间空腔内设置拉结钢筋的预制部件,拉结钢筋可采用桁架钢筋、焊接钢筋网等形式,双面墙板适宜采用成型钢筋制品。
年初,小区公示栏上贴出综合改造工程公示,吸引了一批又一批居民前来围观。大家脸上洋溢着喜悦,奔走相告——这个历经24年风雨的老旧小区,终于要蝶变新生啦!
据报道,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新街口街道成立区域化物业综合服务中心,系统整合辖区物业服务、行业服务等资源,以物社联动模式,对新街口区域内老旧小区“打包”治理,为居民带来养老、托幼、助餐、维保等“一站式”综合服务。
近年来,四川省自贡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聚焦群众办理贷款“多头跑、材料繁、耗时长”的难点堵点痛点,通过系统重建、流程再造、数字赋能,办结首笔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购房“一件事”业务,通过与不动产中心、人行征信系统直连和数据共享,实现从贷款申请到发放1个工作日办结。
近年来,江西省赣州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探索实施以“片区改造、全龄供给、内外兼修、业态植入、数智赋能、共管共治”为主要特征的老旧小区全方位改造模式,高质量推动老旧小区蝶变。
健全治理体系 加强全过程管理 加快建立建筑垃圾治理长效机制——全国城市建筑垃圾治理工作现场会在广州召开
扫一扫加好友
微信公众号